在封建时期,由于实行的是“家天下”的体制,即帝王由家族继承,皇位传承成为了每位帝王都必须面对的棘手问题。无论是亲情、权谋还是能力,都是选拔继承人的重要因素。例如,魏文帝曹丕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在临终前一晚才最终决定让曹叡继承自己的基业,成为曹魏的继承者。这一决定既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也反映了曹丕的无奈与矛盾。
曹丕一生共有10个儿子,而他本人对曹叡并不喜欢,甚至有些厌恶。那么,为什么曹丕会选择将皇位传给曹叡呢?首先,曹丕的儿子们并非都能继承皇位。事实上,曹丕的5个儿子早于他去世,曹丕去世时年仅40岁,令人意外的是,竟有五个儿子先行去世,曹丕经历了五次送走自己儿子的痛苦。
曹丕去世时,曹魏王朝的继承人选主要为长子曹叡、三子曹蕤、五子曹霖、六子曹礼、七子曹邕。其次,曹丕也深知,曹叡虽然不是他最喜爱的儿子,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他已是最合适的继承人。曹丕死后不久,曹丕的其他儿子也陆续去世,曹霖因性格暴躁,屡次伤害家中仆人,甚至发生了致命事件。这样的一个人,是无法被朝臣和百姓接受的,更不可能成为继承者。
此外,曹叡的继位不仅符合嫡长子继承制,且他深得郭皇后的宠爱。曹叡的母亲甄宓曾深得曹丕宠爱,但随着岁月流逝,甄宓逐渐失去了曹丕的宠幸,曹丕的心思也转向了其他妃子。失宠的甄宓愤怒之下,常常说出怨言,这些言语激怒了曹丕,最终导致甄宓被赐死。曹叡因而被降为平原侯。尽管如此,郭皇后依然对曹叡宠爱有加,并促使曹丕同意将曹叡过继为她的儿子,这使得曹叡成为了嫡长子,进一步为他继位创造了条件。
曹叡不仅得到了长辈的支持,还拥有过人的才干和良好的声誉。曹叡自幼便受到曹操的亲自教导,并且在曹操心中有着极高的评价。曹操曾说,有曹叡在,曹家基业可传三代。在他的管理下,曹叡精明能干,务实稳重,且深得大臣们的赞誉,他在治国理政方面显得格外成熟稳重。因此,即使曹丕的选择不完全出于个人喜好,曹叡依然是最理想的继承人。
可以说,曹叡是曹丕最理想的继承人,但命运弄人,曹叡最终未能守住这个江山,年仅36岁便因纵欲过度早逝。若不是如此,或许曹魏的历史会因此发生改变,司马家族也许就不会趁虚而入,最终窃取了曹魏政权。
这篇文章为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