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时痴迷武侠小说
常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金庸、古龙
毕业后按部就班工作
却总觉得内心空落落
直到2003年的那个夏夜
他在电脑前敲下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从此《诛仙》横空出世——
不仅成就了中国网络文学仙侠流的
开创性经典之作
也让无数读者记住了“萧鼎”这个名字
近日,萧鼎接受了
福州晚报记者的人物专访
榕城孕育文学梦
萧鼎,原名张戬
1976年生于福州
自幼常随家人穿行于大街小巷
三坊七巷的林则徐、林觉民、
冰心等名人故居
是他从小流连的地方
这些充满文化气息的场所
潜移默化中影响了他的成长
孕育了他对文学的热爱
1998年,萧鼎职校毕业初入职场,年轻而迷茫,现实生活并不顺利。他在期货公司、工厂、布料市场等干过都不长久,频繁更换工作、变换地点,始终找不到归属感,总觉得无法安放那颗渴望创作的心。
转机出现在2001年。当时网络文学刚刚兴起,在朋友的介绍下,萧鼎接触到一些文学网站,仿佛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谁都可以写,谁都可以分享”。于是,他开始以颇有武侠气质的“萧鼎”为笔名,尝试创作长篇小说。
在网络世界中,他的作品收获了大量的正面反馈。写作成为他身处人生低谷期的“情感的宣泄,自我的表达”。
《诛仙》问世引起轰动
2003年,萧鼎的《诛仙》
在幻剑书盟连载后迅速引起轰动
其独特的东方奇幻风格、
天马行空的想象和雄健恢弘的叙事
征服了大量读者
“你看《诛仙》了吗?”
一度成为各大高校BBS的热门话题
萧鼎表示,《诛仙》的灵感
来源于《封神榜》等古典文化
以及受到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
金庸、古龙武侠小说的影响
同时也得益于
福州历史文化底蕴的滋养
随着《诛仙》影响力不断扩大
萧鼎开始专职写作
2005年,《诛仙》正式出版
销量迅速突破百万册
这位从福州走出的作家
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文学梦
随后,游戏改编权的售出更让《诛仙》成为一个文化现象。2018年8月,在中国“网络文学+”大会上,《诛仙》入选“网络文学发展历程中的20部优质IP”之一。2019年,萧鼎获得茅盾文学新人奖。
回归本心耕文田
成名后的萧鼎依旧低调
闲暇时逛公园、在家写作
“我很喜欢福州,这里山清水秀,是我的家乡。虽然有机会去外地发展,但我还是选择留在这里创作。”他说,福州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又是千园之城,生态宜居,能让他保持自由安逸的创作状态。
在网络文学快速发展的浪潮中
萧鼎又陆续创作了
《蛮荒行》《戮仙》《天影》等作品
“网络文学需要创新,但不能丢掉根本。好故事和鲜活人物永远是核心。”他坦言,未来会继续写仙侠,也会尝试现代题材,“想超越自己,但读者会不会认可,我不知道。时代在变,读者的眼光也在变,我唯有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创作。”
今年6月,萧鼎当选福建作协网络作家分会第一届主席。在与年轻作者交流时,他常鼓励他们多阅读、多积累、坚持梦想,“福州有很好的文化氛围,希望更多文学新人能从这里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记者 赵铮艳 文/摄无水印照片为受访者提供新媒体编辑 刘亦洪监制 管慧 王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