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雪球调研团,(https://xueqiu.com/9101416054/339169985)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革新,人类出行迎来变革。小马智行作为全球 L4 级自动驾驶领域佼佼者,已在北上广深实现全无人 Robotaxi 常态化运营,日均承载数千乘客。行业利好不断,政策落地与测试区域开放推动商业化,预计 2025 年全球移动出行市场规模达 4.5 万亿美元。
成立于 2016 年的小马智行,是首个覆盖四大超一线城市全无人 Robotaxi 服务的企业,已完成 7 轮超 13 亿美元融资,并于 2024 年在纳斯达克上市。其业务多元,与多家车企合作的第七代量产车型将在 2025 年下半年推出,Robotruck 业务也成绩斐然。
在2025 年上海车展,小马智行发布全球首发的第七代车规级自动驾驶方案及三款量产车型。该系统实现 100% 车规级零部件,自动驾驶套件成本大降 70%,达成 L4 级无人驾驶。基于先进技术,其 Robotaxi 车队运营出色,安全性远超人类驾驶。随着第七代车型的量产,自动驾驶将成为城市发展新动能。
2025年5月15日,@雪球调研团 带领球友们走进小马智行,与公司创始人及核心高管团队面对面交流、体验了第六代无人驾驶车辆、了解了小马智行L4自动驾驶技术基座「世界模型」!现场干货满满,快来学习一下吧!
@杨饭 小马智行调研:公司盈亏平衡的话公司车队规模大概要到5万以上
简要的说下我的感受,首先公司的立场准则是 “安全第一、技术至上”,毕竟这是一项人命关天的事业,安全第一是肯定的,而安全的保障来自于安全的车型和可靠的技术,目前看我是选择相信未来无人驾驶是会比人更安全的。
另外市场方面,其实就是监管;好在国内目前的政策还是比较开明的,不少大城市,例如北上广深、武汉等都有相关的政策和区域来支持robotaxi;而海外小马智行主要的开拓区域也在陆续展开,有新加坡、韩国、中东等地,以及俺们的香港特别行政区等。但肉要一口一口的吃,这个急不得。但只要每落地一个区域,市场就会打开一片。同时,我感觉这个独占性很强,不是说小马智行先落地其他家就进不来,而是要测试,要数据,要很多让监管相信你是安全的才可以,但这种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所以先发有很大的优势。
@朱酒 无人驾驶,未来已来——小马智行调研记录
目前,小马智行与丰田、北汽、广汽、上汽、一汽等国内外多家顶级整车厂,达成了战略合作或成立了合资公司,从正向研发、产线建设、供应链搭建、产品公告、道路测试等方面,积极推动自动驾驶车辆实现规模化的量产和服务落地。公司以千台级规模的目标,迅速推动自动驾驶前装量产,并与合作方一起正向开发第七代自动驾驶软硬件系统和车辆平台。
小马智行在全球Robotaxi公司中拥有最多的网约车、出租车平台合作伙伴,为后续服务规模扩张开辟市场和用户基础。合作伙伴包括如祺出行、支付宝、高德打车、锦江出租、新加坡康福德高集团、卢森堡出行公司Emile Weber等,规模和数量远远领先行业,为Robotaxi车队和服务大规模落地开辟市场和用户基础。
@建idea 小马智行调研
在调研结束后,我翻看企业的招股书。小马智行IPO前共获得7轮融资,融资总额超13亿美元。公开信息显示,背后资方背景丰富,不仅有红杉中国、IDG资本、五源资本、昆仑资本、CPE源峰、富达资本、凯雷投资集团等知名VC,还有丰田汽车、一汽集团等一流车企,招商局资本等国央企,以及来自沙特新未来城、加拿大安大略省教师退休基金、文莱主权财富基金文莱投资局支持。这些全球知名机构的投资背书,既代表了对未来无人驾驶领域的看好,更是对小马智行的认可。
Sullivan(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按 GTV(交易额)计算,全球移动出行市场规模在2025 年将达到 4.5 万亿美元,2030年将进一步增长至4.7万亿美元。在技术进步、扶持政策和硬件成本下降的推动下,Robotaxi服务有望在2026年左右实现商业化。预计2030年前后,Robotaxi服务将进入成熟商业化阶段,并在全球主要地区部署。中国预计将成为最大的Robotaxi服务市场,预计2030年将达到390亿美元,约占全球Robotaxi服务市场份额的一半以上
@痛快舒畅 小马智行:完全自动驾驶领域的先锋探索
技术方面:目前L2++所倡导的端到端模型更多的是模仿人类开车,系统的上限就是接近人类。而基于“世界模型”强化学习的逻辑则是要超越人类。
现阶段,模仿人类的方式可以很快取得一些显性的体验提升,但从终局的角度来看上限的天花板不高。
“基于世界模型”强化学习则是让“AI自我学习”,不断自我成长的逻辑,未来的天花板一定是高于人类驾驶的。就如同,阿尔法go在围棋方面的遇到的挑战一样。学习人类棋谱可以很快战胜人类,但想要远远超越人类还得是丢开人类棋谱的强化学习。
当下,从全球范围来看,也就只有谷歌和小马拥有相对优秀的“世界模型”,从时间来看,其他的玩家想要追到相同的水平至少还需要2年左右的时间。
运营能力方面:目前小马智行在补能、清洁、点检等方面,已经实现1:20的日常运营的人车比;在运营的中后台方面,技术上更是实现了远超1:20的管理能力。随着车队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远程协助的效率还将进一步提高
@凤凰投资山庄 小马智行:以“虚拟司机”重构未来出行,驶向自动驾驶的商业化前夜
这次去小马智行调研,有幸也体验了自动驾驶汽车,刚上车时可能还会有点担心是不是有那么顺滑和遇见事情的处理是否合理,但是乘坐了一会后,这样的担心就没有了,在不同交通状况的处理能力非常OK,后来大家就跟平常乘坐滴滴一样,开始聊些投资和家常话题,不会感觉到这是个无人驾驶汽车!
从小范围测试到一线城市商业化,小马智行用近九年时间跨越了自动驾驶的“技术验证”与“商业落地”鸿沟。其背后是创始团队对技术的无尽探索、对安全的严格把控,以及对行业变革的敏锐洞察。随着量产车型的下线与全球布局的深化,小马智行正以“虚拟司机”为钥匙,开启自动驾驶大规模商业化的前夜。当技术、政策与用户信任交织成网,这场重构未来出行的变革,或许比我们想象得更近
@因歪斯汀_小明 我们离真·自动驾驶究竟还有多久?(小马智行调研)
笔者认为,至少在可见范围内,L4路线是非常定制化的小市场(指汽车数量),尤其是当规则允许取消方向盘后,设计语言将与L2辅助驾驶差异化进一步加大。小马智行分别与丰田、广汽和北汽进行合作量产(三者均为小马战投股东),这种深度定制的背后,能够看到网约车大厂想要改变商业模式延伸至出行公司的转型尝试
B端的合作只是一部分,运营robotaxi最终面向C端仍然需要接入出行平台,除小马自有的APP和小程序外,目前已经接入了高德地图、如祺出行等三方平台。技术+主机厂+出行平台两两结合,各式各样搭配起来的联合体,注定了竞争的花样繁多。可以很明确的告诉大家,目前大家都还没明确商业模式,各家企业基于不同的资源禀赋,在探索中发展。
@喝牛二的战总 假如我是沈南鹏,为什么要投小马智行?
简单概况,小马智行做了一个虚拟世界,在虚拟世界里训练虚拟司机,未来用“虚拟司机”把人类从驾驶员的角色中解放出来。小马智行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这个可以训练虚拟司机的虚拟世界,这个虚拟世界就相当于芯片制造中的光刻机,也是小马智行的独门秘技。没有这个虚拟世界,要么训练不出虚拟司机,要么训练出来的虚拟司机水平不行。在抄袭盛行的环境中,这项技术可以保证虚拟司机不会被对手拷贝。
综上所述,小马智行符合沈总的投资三原则,在一个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的行业中,拥有一个出色的创业团队,拥有自己独特的商业模式和核心竞争力。在无人驾驶大规模商业化的前夜,投资小马智行,绝对是一个非常好的投资机会
@小修罗投资 调研小马智行:从编程冠军到安全第一,世界模型与L4的梦
小马智行第七代 Robotaxi 与丰田等车厂合作量产,零部件达车规级且设计寿命 60 万公里,自动驾驶套件成本较第六代降 70%,依托中国供应链及 L2 传感器降价,助力 “百千万工程” 向万辆规模推进,测算车队 5 万辆可盈亏平衡。公司通过与出行平台合作减少资金需求。
自动驾驶延伸出行场景并改变城市空间利用,需攻克高峰、暴雨等极端高价值场景。技术上通过虚拟世界模型强化训练 AI 司机,每周虚拟行驶百亿英里,世界模型与虚拟司机互相迭代,现自动驾驶水平超人类 10 倍,车辆配备冗余系统保障安全。
国际化布局已在韩国、香港、新加坡等地开展测试,战略以中国一线城市为 “样板间”。与车企深度定制研发,丰田合资公司涉出行平台运维,营收分出行、货运、技术授权三大板块,技术成熟后规模复制成本低。
文章内容和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